学校首页

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介绍 -> 正文

运动康复

来源: 时间:2024-06-03 作者: 点击:

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运动康复专业面向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人口老龄化、国民体质日趋下降和康复人才严重不足等问题,以对标国内一流,服务区域社会,实现体医融合,成就个人梦想为专业定位,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运动科学和康复医学方面的知识体系,以体医融合为特色,系统掌握现代运动康复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掌握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评估与康复、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慢性疾病和亚健康人群运动处方制定与康复、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康复以及常见的物理治疗技术、传统康复技术等,具备在各级医疗康复机构、运动康复机构、运动训练队、疗养院、社区健身中心,健身俱乐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运动康复、运动损伤防治和物理治疗以改善功能和健康促进,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运动康复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素质要求

1. 思想道德素质  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人文与职业素质  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尊师守纪,具有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精进专业技术,具备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献身精神。

3. 身心素质  热爱运动,强健体魄,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身心健康,能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测试项目的合格要求。

(二)专业知识要求

1. 掌握体育学与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各分支学科的专门知识。

2. 掌握运动与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功能评估与康复干预方法。

3. 掌握运动损伤急救、预防和康复干预的理论与方法。

4. 掌握全人群全生命周期运动处方和运动康复方案制定与实施。

5. 掌握国家有关体育和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专业改革与发展动态和科技知识前沿。

(三)专业技能要求

1. 具备运用现代康复理论和运动康复治疗技术进行肌肉骨骼康复、慢病康复和神经康复等亚专科康复治疗的能力。

2. 具备运动损伤急救技术、防护技术及身体功能训练技术的应用能力。

3. 具备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常用办公软件。

4. 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熟悉和了解至少2项运动技能,把运动项目融入专业学习过程。

5.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学制4年,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6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四、主干课程

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体育概论、康复医学概论、运动康复生物力学、肌动学、康复功能评定学、运动康复治疗技术、运动创伤学、肌肉骨骼康复学、慢性疾病运动康复、体适能与运动处方、运动技能与控制、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传统康复技术等。

五、学分要求

毕业最低学分要求196学分。通识教育课程18门,共31.5学分;公共基础课程2门,共15学分;学科基础课程12门,共34学分;专业教育课程17门,共73学分;拓展选修课程最低16学分,其中通识教育任选课最低4学分,专业选修课最低6学分,第二课堂最低6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共26.5学分,包括军事训练(含急救技能实训)1.5学分、公益劳动0.5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集中见习2学分、自主见习0.5学分、专业技能实践与测试1学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20学分。

六、实践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一)课程实践

课程教学中的实验实践课时为848学时,占总学时的32.12%,涵盖验证性与综合性实验、所需掌握各项专业技能的实训课和体育技能课等。实验实践课程旨在促进学生深化理论知识、具备各项专业技能、掌握基本实验技能与研究方法以及1-2项运动技能。

1. 通识教育课程实践:开设8门,132学时,占总学时的5%,包括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劳动教育实践课和美育实践课

2. 公共基础课程实验:开设1门,22学时,占总学时的0.83%,包括大学计算机。

3. 学科基础课程实验:开设10门,140学时,占总学时的5.3%。包括生理学、人体解剖学、运动解剖学、康复医学概论、运动康复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锻炼心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统计学。

4. 专业教育课程实验:开设14门,554学时,占总学时的20.98%。包括肌动学、康复功能评定学(一、二)、运动康复治疗技术(一、二)、医学影像诊断学、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运动创伤学、体适能评价与运动处方、传统康复技术、肌肉骨骼康复学、神经康复学、慢性疾病运动康复、康复工程学、运动技能与控制、体育技能专项(一、二、三、四)。

5.  军事训练(含急救技能实训)1.5学分(3周)、公益劳动0.5学分(1周)、社会实践1学分(2周)。

(二)专业实践

1. 集中见习:在2456学期结合相关课程进度安排集中见习。共4周,2学分,包括:早期接触临床与运动训练、物理治疗技术、传统康复技术和临床康复诊断。

2. 自主见习:在1-3年级利用寒暑假学生自主完成,按4学时/天,每周20学时安排,共1周,0.5学分。

3. 专业技能实践与测试:在234年级各学期末实验(实践)课上进行,共完成不少于3次技能测试合格计入学分,共1学分。

4. 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安排在7-8学期,共40周,20学分。包括:各级医疗或专业康复机构进行毕业实习,实习科目原则上包括物理治疗学(运动医学科或骨科、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心肺等慢病系统、盆底系统)、传统康复治疗学、假肢矫形学、作业治疗学和儿童康复等内容;运动训练队、疗养院、社区健身中心、健身俱乐部等实习基地进行毕业实习,形成针对特定人群进行运动康复、运动损伤防治和物理治疗以改善功能和健康促进的能力,满足社会对应用型运动康复专业人才能力的多样化需求,拓宽就业面,实习科目和时间分配可结合实习单位的优势和条件适当调整。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七、成绩评定

(一)注重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成绩占比约30%40%,全面考评学生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及人际交流能力等。形成性评价通过随堂测验、课后作业、线上自测、实验报告、技能考试、实习考核等基本方法,向学生反馈平时学习表现,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改进不足,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二)终结性评价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凡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各门课程,均须进行考试或考查,占总成绩的60%70%。考试课程成绩计算采取百分制记分;考查课程按5级分制记分,分别是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

(三)成绩考核分为课程考核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课程考核包括在校学习期间所要求的所有必修课、必选课、选修课的考试与考查。考试课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毕业论文按照五级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分。

毕业论文(设计)要求:符合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选题应具有一定理论、实用价值,反映运动康复专业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学生根据实习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字数在8千至1万字之间。

八、毕业合格标准与学位授予

1. 毕业要求  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课程学习,修满规定学分,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合格,毕业实习考核合格,准予毕业。

2. 学位授予标准  学生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至少196学分,学分绩点≥1.8,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长治医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可向学校申请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上一条:助产学

下一条:健康服务与管理

长治医学院招生就业指导部©版权所有  晋ICP备09009754-3

  • 招生就业指导部

电话:0355-3012393

邮编:046000

地址:山西省长治市解放东街161号科技楼1416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