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介绍 -> 正文

中医学

来源: 时间:2024-05-30 作者: 点击:

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将中医思维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和满足地方大众健康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职业素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必备的现代医学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中医临床思辨能力、实践能力、传承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的中医应用型人才。能够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中医临床诊疗、预防、保健等工作,亦可在相关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中医相关产品的设计、研发、销售等工作。

本专业对所培养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的预期目标是:

1. 热爱祖国,忠于人民,遵纪守法,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热爱中医事业,具有高尚的人道主义和崇高的敬业奉献精神,以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具有与患者及家属有效沟通,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与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3.掌握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具有初步的中医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4.掌握中医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将之融会贯通;掌握以“四大经典”为代表的中医经典理论,了解中医学发展简史和各家学说;掌握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医籍和运用一门外语初步阅读医学文献的能力;能够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和获取相关知识。

5.具有正确地运用中医理论、方法和手段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的能力;具有运用临床医学知识、方法、手段进行疾病鉴别诊断的能力,对常见急危重症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

6.熟悉卫生法规,了解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学会用法律保护他人和自身权益;了解文化、精神和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以及社会经济、心理状态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人群健康、疾病和治疗效果。

二、培养要求

(一) 职业精神与素养领域要求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热爱中医事业,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遇到自己不能胜任和难以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2.在医疗服务中,贯彻知情同意原则,为患者的隐私保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患者;尊重生命,重视医学伦理问题;能够意识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树立真诚、正直、团队合作意识;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能够充分考虑患者及家属的利益并发挥中医药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3.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能够运用法律维护患者与自身的合法权益;能够根据《中国医师道德准则》为所有患者提供人道主义的医疗服务,熟悉并遵守医疗行业的基本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了解医院医疗质量保障和医疗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权限,重视患者安全,及时识别对患者不利的危险因素;能够了解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合理分配有限资源的原则,以满足个体、群体和国家的健康需求;熟悉卫生法规,了解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

4.能够与患者、家属、医生及其他卫生专业人员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问题、意见、关注点和偏好,及时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信息,使其充分理解病情,共同制定诊疗计划,努力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

(二)科学和技术领域要求

1.掌握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

2.掌握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哲学、文学、史学等基本知识,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推拿学等基本知识;掌握中医经典理论,了解中医学术思想发展历史和主要学术观点;掌握中医药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基本知识;掌握中医养生、保健、康复等基本知识。

3.掌握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必要的药理学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4.具有信息管理能力,能够利用图书资料和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具有阅读中医药古典医籍以及搜集、整理、分析临床医案和医学相关文献的能力。

5.具有运用一门外语查阅医学文献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三)临床能力领域要求

1.具有运用中医理论和技能全面、系统、正确地进行病情诊察、病史采集、病历书写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具有正确运用中医方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的能力。

3.具有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体格检查的能力;具有合理选择现代临床诊疗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初步诊断、治疗的能力;具有对常见危急重症进行判断以及初步处理的能力。

4.熟悉预防医学与全科医学知识,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和防治原则,了解中医全科医生的工作任务、方式。

(四)健康与社会领域要求

1. 具有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宣传教育的能力。

2.能够解释和评估人群健康检查和预防措施,指导人群健康状况的检测、随访、用药、治疗等方面。

3. 熟悉必要的心理学与医学伦理学知识,了解减缓病痛、改善病情残障及心身康复、生命关怀的有关知识。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学制5年,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7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四、主干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医古文、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

临床专业课程: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康复学、中医临床思维、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预防医学。

、成绩评定

根据不同的考核目的,采用合理的、多样的考核与评价方法,将考核与评价分析结果和存在问题反馈给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用于改进教与学。

(一)成绩评定方式

1. 过程性评价:包括学习通等线上课程平台的任务点和测试题的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考核、平时测验、课堂提问(讨论)评分、实验完成情况、课外作业等,根据学生的表现来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占总成绩的3050%。

2. 终结性评价:包括考试和考查两种,凡按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各门课程,均须进行考试或考查。考试课程百分制记分,考查课程按五级分制记分。

(二)形成性评价:通过Mini-CEX评价量表、DOPS评估、实习考核手册、实验报告、PBL评价、OSCE、课程综述、随堂考核、课后作业、床边考核、网上自测等基本方法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向学生提供学习表现反馈信息,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改进不足,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三)中医学基础综合考试在第五学期结束时进行基础课程综合考试。以全国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为导向,进行基础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考试。基础理论考试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基本实践技能考试主要考察望诊、舌诊、脉诊、中药辨识等基础能力。

(四)毕业考试:实习结束后进行毕业考核,以国家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中医师岗位胜任能力阶梯考核为导向,进行理论考核和临床技能考核。理论考核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内科学等。临床技能考核包括床边考核和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OSCE),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舌诊、脉诊、方药运用能力、针灸推拿技能、病历书写、临床答辩及专项操作考核等。

、毕业合格标准与学位授予

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成绩合格,至少修满规定的230学分,准予毕业。

学位授予:学生达到准予毕业标准,平均绩点≥1.8,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长治医学院学士学位评定工作实施细则》中相关规定的情况下申请相应学位,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合格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上一条:健康服务与管理

长治医学院招生就业指导部©版权所有  晋ICP备09009754-3

  • 招生就业指导部

电话:0355-3012393

邮编:046000

地址:山西省长治市解放东街161号科技楼1416室